预防医学资料:队列研究的考点总结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20-12-18 14:08:04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之一,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照是否有暴露因素及其暴露程度不同分为不同组别,比较不同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这里的观察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的结局。
暴露指的是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同时,暴露一定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因素,是与特定的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
队列研究重点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研究目的 | 1.检验病因假设。一般来说,一次队列研究可以只检验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联,或同时检验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之间的关联。 2.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当某些可能的预防措施不是人为给与的,而是研究对象的自发行为时,对这种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即可采用队列研究。 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队列研究可以观察人群从暴露于某因素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到结局的全过程。 4.用作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
基本特点 | 1.属于观察法中的分析流行病学; 2.设立对照组,按是否有暴露因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 3.由“因”及“果”,且是一“因”多“果”; 4.检验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能力较强 |
优点及局限性 | 优点: 1.回忆偏倚相对较小。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病因在前,疾病在后,因果顺序明确,故检验病因假设能力较强。 4.有助于人们了解疾病自然史。 5.可以分析一种原因和多种疾病间的关系。 缺点: 1.不适合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研究。 2.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3.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较多。 4.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环境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